我系办学的特色项目目前共有两项:一是“课外实训体系”,二是“人文素质教育工程”。
“课外实训体系”的宗旨,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外通过系列实训,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且更早地具备应有的各种素养和实际能力。为此,在申办专业之前,我们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问题并在专业申办报告中特别增写了实训体系的纲目。在专业申办成功后,又根据校、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训体系及时做了必要的修订,使之能够符合宗旨;在学生入学、一切安定下来后,即开始扎扎实实地予以实施并毫不动摇地坚持始终。
由于我系是2004年才成立的新系,工作千头万绪,而“课外实训体系”又较为庞大,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所以有关系列工作是在准备了大半年后的2005年3月从“出列秀”活动、尤其是6月1日从“三二一工程”开始实施的。实施的对象是当时仅有的两个班级——汉语言文学专业2003级和2004级全体学生。
在2005年上半年以前,我系只有汉语言文学这一个专业,所以当时以“三二一工程”为主的“课外实训体系”起初只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2005年下半年后,学校又在我系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了使这一专业的学生亦能受益,我们对该大纲做了修订,从2006年春季一并用于这一专业。
一年多来的实训,取得了非常之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读了很多书、写了不少文章(包括论文)、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坚持天天练字,而且凡是参加了有关活动的学生都感到自己的思维意识、个人修养、勇气和实际能力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感受良深。按照从实际出发、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的办学思路,我们对我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做了较大的改革。最根本的改革,就是将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以学术为主改为以应用为主,以适应校、系、学生的实际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在一般情况下,21世纪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真正实力,主要应当体现于“说”、“写”、“英语”、“电脑”尤其是“写作”方面,那么实训就应当以这些方面实际能力的具备和提高为主。通过一年多的实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部分学生不仅明显地增强了应有的实际能力,而且有些原来思想波动的学生也稳定了下来,有的乃至完全融入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人文素质教育工程”主要是在学校有关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精神指导下,立足本系、辐射全院大学生的一项纯属义务的大型系列工作。这一方面的工作,我们主要是通过起初称作“国学讲坛”、后来改称“人文大讲堂”的系列讲座来开展的。按照我们的设计,“人文大讲堂”每周进行一次,每学期进行15次,一个轮次下来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内容以中国文化、现代礼仪和古代文化和文学之经典名篇的义务讲座和与学生互动交流为主。这项工作正式开始于2004年10月18日,标志为当天特邀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浩教授莅临我校做了题为《唐诗美学的现代意义》的学术报告。此后这一方面的工作,我们主要通过由本系教师如李亚军、徐化、党继学等开展义务讲座,特邀校外专家如李浩教授、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正海教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月人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学超教授等举行报告来精心维护,使之一直未曾间断。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一轮次的讲座,已经讲过的内容为经史诸子、现代礼仪等,正在讲的是古代文化和文学之经典名篇(以要求学生背诵的300篇为主)。
总结这些工作,我们也感慨良多。由于都是义务进行的,所以其中颇多甘苦。但对学生有益,对学校有益,对我们自己也大有裨益,所以我们必将坚持下去,使之在长期坚持中逐渐体现并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人文科学系
2006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