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创建于2003年,是学校最早招生的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经过19年的建设发展,凝练出“中文+中医药文化”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理念,形成了留学生、本科生、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四个层次相互支撑的本科人才培养格局,重点打造出5个“文医相济”的就业模块,形成了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建立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学制4年毕业应修满192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43.5学分,通识教育选修8学分;专业教育必修81.5学分,专业限定选修课22学分,专业任意选修课8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21学分(其中包括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2学分,社会调查与实践2学分,劳动教育实践1学分,毕业实习8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第二课堂8学分。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普通写作、应用写作、新闻学、中医学基础。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于2004年开设,十八年间应运而生、因势而成、蓄势而发,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管理内涵的中医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2021年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为根本宗旨,以适应大健康、大卫生、新经济发展为根本要求,强化新文科、新医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立足陕西,面向西部,培养全面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硬,具备沟通协作、创新融合与终生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健康治理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需要修满184学分:通识教育必修课42.5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专业必修课70.5学分,专业选修课34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21学分(包括专业实习6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毕业实习2学分,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2学分,社会调查与实践2学分,劳动教育实践1学分);第二课堂8学分。
本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学、卫生统计学、医疗保险、医院管理、卫生法学、临床医学概论、中医学基础、预防医学等。
三、市场营销专业简介
市场营销专业于2007年开设,经过十五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我校优势专业之一,在2020年被确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市场营销专业立足陕西、辐射全国,以就业为导向,“对接服务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掌握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实践能力,具有从事市场营销业务、营销策划与设计、参与营销管理等方面能力,在大健康产业及医药相关行业从事营销策划及管理、商务管理、市场营销调研、网络营销、新媒体运营与推广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制4年课程设置总186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43.5学分,通识教育选修8学分,专业教育必修84.5学分,专业教育选修18学分;集中实践环节24学分(其中包括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2学分,社会实践与调查2学分、劳动教育实践1学分,毕业实习岗前培训1学分、毕业实习8学分、毕业考核2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第二课堂8学分。
本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销售管理、推销理论与实务、品牌经营与管理、新媒体营销、国际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四、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简介
我校2018年积极申报并获批增设本专业,于同年9月开始招生。目前有2018级、2019级、2020级、2021级在校生共计160人。2021年被评审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建立之初对师资队伍、条件建设、教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调研和论证,先后赴江西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实地调研考察,邀请专家进校,投入软硬件专项经费,优化教研室设置,引进学术带头人及博士6名,以健康事业和社会服务为切入,逐步建立起涵盖公共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医学与中医学等的多学科的特色师资团队。经过四年发展,形成了中医药视域下交叉融合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立了健康管理智慧教室,搭建起企业、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多家校外实践和实习基地平台,充分保障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专业学制4年开设53门课程、144学分,包括通识课程10门和专业基础课程30门及13门专业核心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专业素质、较强的业务能力的综合创新型应用人才。根据国家大健康战略布局进行动态调整,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健康管理学、基础医学概论、中医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论、康复医学概论、中医养生保健学、健康服务与管理技能、健康心理学、健康营养学、健康运动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流行病学。